《怎樣看到鹿》
  商務印書館 2014年4月
  定價:35.00怎樣看到鹿?最好的辦法是帶著書到有鹿的地方去看。本版圖片/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
  《怎樣看到鹿》通過佛農山-北京-里諾-瓦爾登湖這樣一條敘述主線,詳細地描寫了作者在近10年間的自然觀察和生活體驗。文中以作者在不同地方生活時每日的所見所聞為主,觀察遍及身邊的草木鳥獸以及和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的人情世故,例如佛農山的本地農場、美國國鳥白頭海雕、不同時節所開的花、家中窗臺上的紅隼。
  作者簡介
  周瑋,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教師。2010年完成經典著作《瓦爾登湖》的中文註釋本。
  麋鹿苑在南海子公園的中心位置,工作日從工作區沿著棧道旁的道路前行,最先看到的是圈養在大圍欄里的幾頭馬鹿,與馬鹿住鄰居的是一群梅花鹿。梅花鹿成群待著,趴在離人群最遠的地方,半天無動靜。
  我們走回棧道,棧道下麵的樹林、草叢、蘆葦、沼澤、河流,這才是麋鹿苑的主角們——麋鹿生活的地方。位於北京大興北部的南海子麋鹿苑始建於1985年,這裡曾經是皇家苑圃,也是適於麋鹿繁衍棲息的好地方。這一年,第一批麋鹿從英國烏邦寺安抵北京,在這裡安家。按照麋鹿的自然壽命推算,當年最早一批的“移民”,如今都應該當了鹿爺爺鹿奶奶吧。
  繼續沿著棧道前行,終於來到離鹿較為接近的地方,其實也不算太接近,從橋上望出去,至少還有個50米的距離,但已經可以非常清晰地觀察離著最近的幾頭鹿的行為。比如那頭不知為何角上掛了一串乾草的公鹿,總是低下頭躬下身,把鹿角放在草叢裡蹭來蹭去,看上去是想把乾草蹭下來。奇怪的是,離人們最近的這八頭鹿竟然全都是成年公鹿,遠處幾百米的樹叢下,卧倒的鹿群里一定有母鹿和小鹿吧,可惜離著太遠了。
  “昨天死了兩頭鹿。”一個帶了三腳架和長鏡頭的攝影愛好者閑聊時告訴我們。“怎麼回事呢?”“兩頭公鹿打架,一頭打輸了栽進水裡面,另一頭的角別在輸了的那頭角裡面,出不來,也一起栽了進去。”看來鹿的世界也不太平。這個攝影師幾乎每日都來公園裡拍攝,起先是拍植物,最近才改成了拍鹿。“今天算好的,沒那麼熱,前幾天鹿待得更遠,都在樹陰底下。”他正說著,一頭公鹿從草叢起身,緩緩坐進河流里。
  孩子們跑過棧道的時候喜歡和鹿打招呼,“hello!看我啊,看我!”換回的只是麋鹿像豬一樣的叫聲。真的,麋鹿的叫聲和豬的叫聲很像,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麋鹿都這麼叫。南海子公園裡有個景點叫觀鹿台,我們步行到這裡,卻連鹿的影子也看不到,只得按照原道返回,沿途倒是遇見了兩隻孔雀。
  再次返回最先遇到的柵欄時,在馬鹿的另一側“房間”意外發現一隻小鹿,小鹿像是獨居者,也不怕人,就站在緊挨著柵欄的地方低著頭吃草。你和它打招呼,它就會獃萌獃萌地抬起頭看看你,你就會看到它唇邊的兩顆獠牙,然後它再繼續吃草。攝影師一邊攥著一把鮮草吸引小鹿,一邊尋找最好的拍攝角度。這是此行我們離鹿最近的時刻了。
  《怎樣看到鹿》的副標題是“與自然相遇的50種方式”,但是當我們結束麋鹿苑的半日游時,我們知道,現代的都市人,離與自然相遇這件事,已經越來越遠了。
  (新京報記者 薑妍)  (原標題:怎樣看到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a70uaqq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